1、比喻和比擬的區(qū)別
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點在喻;比擬是仿照擬體的特征模擬本體,重點在“擬”。此其區(qū)別之一。
比喻的本體和喻體有主、從之分,不管本體出現(xiàn)與否,喻體都必須出現(xiàn);比擬中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渾然一體,本體必須出現(xiàn),擬體一般不出現(xiàn)。此其區(qū)別之二。例如:
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的懷里跳躍著。
句中的“葦眉子”是本件“跳躍”是擬體“人”的動作,將物人化,是比擬,而“人”這個擬體不出現(xiàn)。
2、排比和對偶的區(qū)別
排比是三個以上語言單位的平列,在結構上要求大體相似,字數上要求基本平衡;對偶是兩個語言單位的對稱,在結構上要求對稱,字數上要求相等。此其區(qū)別之一。
排比經常以同一詞語作為彼此的揭示語,排比句互相銜接,給人以緊湊、密集之感,不避重字;對偶的上下兩句盡量避免同字重出此其區(qū)別之二。
排比用字不計平仄對仗;對偶講究平仄對仗的工穩(wěn)。此其區(qū)別之三。
例如:
①淚是豐碑,淚是誓言,淚是動力,淚是火焰。
四句話并列,結構大體相似(主謂賓),“淚”“是”重復出現(xiàn),用字不計平仄對仗,平仄聲字搭配隨意自由。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兩句對稱,結構相似,詞性相同,無重復出現(xiàn)的字,上下兩句平仄對仗工穩(wěn)。
3、反問和設問的區(qū)別
反問要求明確地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內容,設問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此其區(qū)別之一。
反問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語氣;設問的作用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fā)思考。此其區(qū)別之二。
反問只問不答,答在其中;設問有問有答,自問自答。此其區(qū)別之三。
反問通常有反詰副詞“難道”“豈不”之類,設問則沒有。此其區(qū)別之四。
例如:
①就說蔣筑英吧,已經經過了這樣長久的考驗,難道他入黨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他死后由省委的追認來滿足么?
②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fā)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用上述四條區(qū)別標準去衡量①②兩句,可知①為反問句,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②為設問句,胸有成竹,無疑而問。
4、反復和排比的區(qū)別
反復的語言單位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分反復,排比是三個語言單位以上。此其區(qū)別之一。
反復的各語言單位的意義是相同的,排比的各語言單位的意思是相關的。此其區(qū)別之二。
反復的部分是同語重出,排比的各語言單位只有個別字詞相同。此其區(qū)別之三。
例如:
等待著,等待著,載著你遺體的靈車,碾過我的心;等待著,等待著,把一個前方戰(zhàn)士的崇敬獻給你。
四次反復使用“等待著”,以表達億萬人民對周總理的無限崇敬和悲痛之情。
5、借喻和借代的區(qū)別
借代建立在兩事物“相關”的基礎上,重在指稱;借喻是建立在兩事物“相似”的基礎上,重在描繪。此二者區(qū)別之一。
借代不能換成明喻的形式,借喻可以換成明喻的形式。此二者區(qū)別之二。
例如:
①“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借“帆”代“船”,以部分代全體,因為“帆”是“船”的一部分,二者有相關性,不能換成明喻。
②“牛馬當了整五年,崔二爺沒給過一個工錢。”(李季《王貴與李香香》)
以“牛馬”借喻王貴過著牛馬一樣的生活,二者有相似性,可以換成明喻的形式:王貴過著像牛馬樣的生活。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