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7~10題。(16分,每小題4分)
假如你把一根大頭針戳進氣球,要過多久氣球才會爆裂呢?不需要很久,而且這個時間可以利用高速攝像來測定。不管怎樣,橡膠在壓力之下裂開,總是要耗費“一點兒”時間的然而,假定你取一個分子,它只有十億分之四英寸大,它完成相當于把一根針戳進氣球的動作,那么這個分子要隔多久才會斷裂呢?這個時間要比氣球爆裂短得多,然而科學家現(xiàn)在照樣能測出來。
一個分子是由一團原子組成的。當這些原子互相靠得足夠近,由于它們外層區(qū)域的微小電子相互交疊在一起,因而使這些原子粘合在一起了。這種電子的交疊形成了一種穩(wěn)定狀態(tài),傾向于保持不變。為了保持這種狀態(tài),原子必須繼續(xù)保持緊密相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化學鍵”。
形成一個化學鍵的兩個原子并不是保持靜止不動的。在絕對零度(等于-273℃)以上的任何溫度下,原子總是傾向于以隨機的方式隨意運動。不過,當它們被化學鍵綁在一起后,就不能再自由運動,但可以這么說,它們?nèi)圆粩嗟貒L試做自由運動。被化學鍵綁在一起的兩個原子可能會做相互分離的運動,但是化學鍵會把它們拉回到一起來。它們會再做分離運動,但又被拉回,如此往復。因此,原子就在自己的位置上振動。
化學鍵活像一個小彈簧,原子相互分離得越遠,化學鍵施加的拉力就越強。然而,如果由于某種緣故,原子的分離運動超過一個臨界值,化學鍵就會緊張過度,像一根彈簧那樣,出現(xiàn)斷裂。這時,分子斷裂,而原子獲釋。隨著溫度升高,原子會逐漸遠離,超過化學鍵的束縛。如果溫度升得足夠高,分子肯定會斷裂。同樣,如果注入其他形式的能量,分子也會趨于斷裂?,F(xiàn)在的問題是一旦注入足夠的能量,分子斷裂開的時間有多長。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一個化學鍵從受損到斷裂所需的時間是2.05×10-17秒。光線以每秒186262英里的速度運動,這是我們宇宙中能夠達到的最快速度。如果一束極快的激光脈沖打在分子上,在化學鍵斷裂以前,這束光也只能離開四百分之一英寸。
7.對第一段“總是要耗費一點兒’時間的”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這句話意在強調(diào)氣球爆裂時間的漫長
B.這句話意在強調(diào)氣球爆裂時間的極短
C.這句話意在強調(diào)氣球爆裂時間相對較長
D.這句話意在強調(diào)氣球爆裂時間相對較短
8.對第二段“傾向于保持不變”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這句話是指電子很不容易穩(wěn)定
B.這句話是指原子很不容易穩(wěn)定
C.這句話是指原子具有穩(wěn)定狀態(tài)
D.這句話是指化學鍵具有穩(wěn)定狀態(tài)
9.對第三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絕對零度時,原子傾向于隨意運動
B.被化學鍵綁住后,原子很難自由運動
C.被化學鍵綁住后,原子仍然努力運動
D.原子的振動,是以“分離”抗爭“束縛”的表現(xiàn)
10.對第四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定的高溫可以使分子斷裂
B.外力的介入可以使分子斷裂
C.化學鍵的拉力并不是無限的
D.化學鍵的斷裂需要漫長時間
三、(25分)閱讀下面的現(xiàn)代文,完成11~14題。
文藝是有深度的。這種深度就是通過特定的藝術(shù)形象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意蘊。歷史上真正不的文藝作品,都貫注了深摯的意蘊,透發(fā)出濃郁的情感力量與理性深度。這種融合了情懷與精神的深度,在中國古典文藝的境界范疇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述。宗白華先生在論及中國古典意境時曾經(jīng)說過:“中國藝術(shù)意境的創(chuàng)成,既須得屈原的纏綿悱惻,又須得莊子的超曠空靈?!标U明了藝術(shù)意境的創(chuàng)造與深度追求的關(guān)系。
不僅是中國文藝,人類任何文藝都是指向深度的。文藝作為人類審美活動的集中表現(xiàn),從主體角度來說,是人類求真與向善本心的凝聚;它從現(xiàn)象上來看,是超越一般功利性的。因此,文藝最高的境界不是指向淺俗的感官愉悅,而是趨于深層的人生感悟與理想境致。清末學者王國維嘗云,詞以境界為最高,有境界則自成高格。這里所說的境界也就是詩詞中的意蘊與創(chuàng)境,毫無疑問,它是一種深度追求。從文化人類學的本質(zhì)來說,文藝與審美乃是人類超越自身爭取人性解放的創(chuàng)造活動,它強烈地表達出人類在異化世界中對于自身本質(zhì)的完善,對于特定時代自身困境的思索與解脫。這種人生思考與追求凝成了文藝的深度境界,是文藝作品的靈魂所在,也是古今中外一切優(yōu)秀作品傳承的依據(jù)。
從文藝的接受角度來說,深度是作品的激活之點。列夫·托爾斯泰在其《藝術(shù)論》中強調(diào)藝術(shù)是作者心靈與情感的表現(xiàn),要想感動別人必先感動自己,如果連自己都感動不了,那就無法感動別人。托爾斯泰作品中的人道主義與以情動人的力量,正是貫注著這種深度。我們可以說,作品的深度是作者人格精神所鑄就,是這種深度人格,凝縮了作者的人生感受,使得作者的心靈得以與接受者對話、交流,產(chǎn)生互動的效應將作品的魅力化為感染人的力量,構(gòu)成文藝作品的真善美價值。這樣的話,文藝就不僅是個人的行為,而具有了與人類同悲歡共命運的境界。文藝從形式上來說,是個人的創(chuàng)作,但是作為一種精神的創(chuàng)造活動,其社會意義的廣泛性卻是不爭的事實。
文藝作品的深度表現(xiàn)了特定時代人們的理想追求與審美升華。誠如魯迅先生所言,中國文藝有喜歡“瞞與騙”的惡劣傳統(tǒng),在清末民初文壇,產(chǎn)生了大量的俠義小說與風月小說,侵蝕著國民的精神。這種淺俗無聊自欺欺人的玩意兒如今又在文藝領域,借助電子傳媒,編織著虛幻的生活情境,迷幻著涉世不深的男女,使他(她)們沉溺于風花雪月與劍俠鬼怪一類鏡像之中。否定深度,厭棄深度,成為當前文藝的時尚,這實際上是古老國民喜歡“瞞與騙”惡劣心態(tài)內(nèi)的沉渣泛起。當前正是需要文藝家揚起思想的風帆向著深度跋涉的時候,我們的文藝卻過早地躲進自欺欺人的幻境中,用阿Q式的自慰來糊弄時代。已經(jīng)到了不得不對其發(fā)出抗爭的時候了——因為我們畢竟是一個有著追求文藝深度,創(chuàng)造燦爛人文精神傳統(tǒng)的民族,是一個產(chǎn)生了屈原、陶淵明、杜甫、關(guān)漢卿、曹雪芹和魯迅等一流文藝家的民族。
11.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 論證法和 論證法。(4分)
12.第二段中,“這種人生思考與追求”是指什么?(7分)
13.第三段中,作者認為“深度是作品的激活之點”是指什么?(7分)
14.從第四段看,作者寫作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7分)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