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
茅盾
霧遮沒了正對著后窗的一帶山峰
我還不知道這些山峰叫什么名兒。我來此的第一夜就看見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頂巔像鉆石裝成的寶冕似的燈火。那時我的房里還沒有電燈,每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記起了兒時所讀的童話。實在的呢,這排列得很整齊的依稀分為三層的火球,襯著黑魃魈的山峰的背景,無論如何,是會引起非人間的縹緲的思想的。
但在白天看來,卻就平凡得很。并排的五六個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著一簇房子,其余的僅只有樹;中間最大的一峰竟還有濯濯的一大塊,像是癩子頭上的瘡疤。
現(xiàn)在那照例的晨霧把什么都遮沒了;就是稍遠(yuǎn)的電線桿子也躲得毫無影蹤。漸漸地太陽光從濃霧中鉆出來了,那也是可憐的太陽呢!光是那樣的淡弱。
隨后它也躲開,讓白茫茫的濃霧吞噬了一切,包圍了大地
我詛咒這抹煞一切的霧!
我自然也討厭寒風(fēng)和冰雪。但和霧比較起來,我是寧愿后者?。『L(fēng)和冰雪的天氣能夠殺人,但也刺激人們活動起來奮斗。霧,霧呀,只使你苦悶;使你頹唐闡珊,像陷在爛泥中,滿心想掙扎,可是無從著力呢!
傍午的時候,霧變成了牛毛雨,像簾子似的老是掛在窗前。兩三丈以外,便只見一片煙云——依然遮抹一切。只不過是霧樣的罷了。沒有風(fēng)。門前池中的殘荷梗時時忽然急劇地動搖起來,接著便有紅鯉魚的活潑潑的跳躍劃破了死一樣平靜的水面。
我不知道紅鯉魚的軌外行動是不是為了不堪沉悶的壓迫?在我呢,既然沒有杲杲的太陽,便寧愿有疾風(fēng)大雨,很不耐這愁霧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像簾子一樣掛在窗前。
1928年12月24日
1、本文以“霧”為線索,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霧景的?從文中找出相應(yīng)的詞(有的要略加改造)填入下面的框內(nèi)。
【 】→【 】→【 】→【 】
2、“霧”作為自然現(xiàn)象,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從文中找出關(guān)鍵性的語句,填入下面的橫線上。
3、對文章對照手法的理解,下列正確的一項是( )
A.用寒風(fēng)和冰雪來反襯作者對霧的厭惡和迫咒
B.用疾風(fēng)大雨來反襯作者對牛毛雨的不耐煩情緒
C.用牛毛雨來突出對疾風(fēng)大雨的呼喚
D.用對霧的詛咒來突出寒風(fēng)冰雪刺激人們的作用
4、文章中的“霧”,有沒有社會生活的寓意?如果有,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出這樣的痕跡或暗示?
5、對于紅鯉魚的“軌外行動”,下列理解不確切的一項是( )
A.寄托了作者對沖破愁霧的迫切心情
B.作者借此表達(dá)了對人們劃破死一樣平靜的行動的期待
C.表現(xiàn)作者對“軌外行動”的迷茫和困惑之情
D.反映作者不堪沉悶空氣壓迫的憤激之情
6、關(guān)于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下面選項不夠妥帖的一項是( )
A.反映了大革命處于低潮時社會政治的沉悶空氣
B.反映了作者處在大革命低潮時內(nèi)心的苦悶心情
C.反映了作者處在大變革前夜對沖破黑暗、迎來黎明的向往和期待
D.反映了作者對當(dāng)時立場模糊、面目不清的某些人的厭惡和詛咒
【參考答案】
1、黑夜→早晨→日出→傍午
2、濃霧吞噬了一切,包圍了大地
3、A
4、本文寫于1928年,特定的時代,作者特定的心境,將“霧”擬人化,賦予某種象征意義;使用了一些表達(dá)社會生活的詞語,如“軌外行動”。
5、C
6、D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jìn)行交流、解答。